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知识 > 股价基本分析 > 从已有intellij项目新建项目|从已有案例着股市泡沫形成的基础或条件的分析

从已有intellij项目新建项目|从已有案例着股市泡沫形成的基础或条件的分析

时间:2016-05-19   来源:股价基本分析   点击:

从已有案例着股市泡沫形成的基础或条件

用经济学术语来说,泡沫指资产价格对基础价值的偏离。1992年版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引用金德尔博格对泡沫的描述作为定义:

“饱沫状态这个名词,随便一点说,就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的过程陡然涨价。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入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吸引新的买主—入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谋取利润,而对这些资产本身的使用或产生盈利的能力不兴趣.随着涨价常常是预期的逆转,接着就是价格暴跌,最后以金触危机告终。”这个解释刻画了泡沫的演变过程—资产价格暴涨到暴跌,投资者行为一一适应性预期、惯性交易策略、从众心理与羊群行为、投机。形成机理—价格波动与投者行为的正反馈;外在条件—(宽裕的资金环境使)新的买主不断加入.内在特征一资者脱离基本面的投机行为使资产价格严重偏离基础价值,泡沫破裂的关键—预期的逆转;泡沫破裂的后果—金融危机。

中国资产牛市泡沫化趋势

根据是否遵循理性预期和理性行为,泡沫可以分为理性泡沫和非9理性泡沫。理性泡沫理论以市场有效性为前提,认为在理性行为和理性预期的假定下,金融资产的实际价格除反映其市场基础价值之外,还包含着理性泡沫的成分,这种泡沫并不是错误定价的结果,而是理性预期和理性行为允许的资产价格对基础价值的偏离。例如,在一个机会均等的拍卖会上,预期最乐观的入将以高于实际价值的价格拍得标的物,这就是“赢家诅咒”,以此我们可以借喻,在宽裕的资金环境中,预期最乐观的投资者将把市场迅速推高到其能接受的极限水平上,但这种高估并不(完全)产生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而是理性的乐观顶期导致的理性泡沫。与此同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股价的剧烈波动往往超出理性泡沫可以解释的范围。行为金融学对此的解释是,市场往往并非有效,信息不对称与嗓声交易者普遍存在,投资者的行为很多时候体现出非理性的一面,表现为投资者过度自信、从众心理、羊群行为、正反馈交易、自发形成的庞氏骗局等诸多现象,对于不遵循理性预期和理性行为假定下所研究的资产价格过高现象,则统称为非理性泡沫。

从历史上几次典型案例看,泡沫的形成一般经历“外部冲击-发展-快速膨胀-破裂-萧条”几个阶段。借用理性泡沫与非理性泡沫的概念,可以将泡沫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描述为理性泡沫阶段。此时资产价格存在对基础价值稳定性的偏离,市场主要由投资和适度投机构成,尚属正常,在一定条件下,泡沫将进入快速膨胀阶段:非理性泡沫开始形成,当外部坏境持续有利时,投资者情绪开始乐观,非理性行为逐渐出现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价格运动出现正反馈效应:初始的价格上涨增强投资者信心并吸引外部资金大量进入.进一步推高市场,而价格上涨的加速将形成更强烈的买入信号.进入这一阶段之后,资产价格对基础价值的偏离处于非稳定性状态,泡沫的破裂只是时间和概率问题.任何不利信息的出现甚至轻微的短期下跌都可能引发投资者顶期的逆转,进而再次通过自反馈效应导致下跌的加速与泡沫的破裂,最终达到萧条状态。

我们考察了美国2000年网络科技股泡沫、日本、韩国20世纪80年代末的股市泡沫,以及中国台湾20世纪80年代和中国大陆2001年股市泡沫等几个较典型的现代股市泡沫时期的状况,以及印度、韩国股市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部分历史时期的状况,并试图从宏观经济、估值、资产供需、投资者情绪等几个方面寻找股市泡沫形成的基础或条件。

宏观经济长期的高速平稳增长、低通胀、本币持续升值是产生大规摸股市泡沫的几个基本经济条件。

(1)股市泡沫更容易发生在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期,而不一定是高速增长期,高速增长往往导致强烈的周期性波动预期,而长期的平稳增长更容易使投资者逐步形成乐观预期,并将这种较高速的稳定增长的期限不断外推。典型地,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高速增长期并未导致股市泡沫,而80年代后期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更为平稳,这应是日本股市泡沫的一个重要成因。

(2)低通胀导致低利率,从而形成宽松的流动性,是泡沫产生的必要条件。

(3)本币加速升值与股价加速上涨看来往往同时发生,显示(境内)投资者事先并未充分将本币升值因素考虑在股位中,或考说只有在本币加速升值阶段境外资金才会加速流入,使得该国资产的定价更多地为境外资金所左右。

资产供给不足导致股市泡沫快速膨胀,相应地,剧烈扩容将抑制股市泡沫的产生或使其破裂,理论研究表明,易再生资产可以通过增加供给而排除泡沫,在泡沫初期或理性泡沫阶段。通常存在较大规模的融资,使股票市场的估值仍能够保持在较合理水平上。当股票市场进入持续加速上升或非理性泡沫阶段中,(IPO)融资额可能下降,此时总市值增长速度将远快于融资额的增长速度,新增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将迅速下降,被股市财富效应所吸引的增量资金将大大超过为消化扩容压力所需资金量,则富余的资金将不断推高股市,并吸引更多的受财富效应吸引的资金入市,从而形成正反馈效应,使股市泡沫加速形成。而在泡沫达到顶峰状态前后,高市盈率往往将再次吸引企业大量上市,股票供给量的猛增将最终对泡沫形成致命打击。这个特征在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海地区的股市泡沫阶段均明显出现。经验表明,当融资额占总市值比重小于1%时,股票市场可能滋生大型泡沫,如美国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股市泡沫的高峰所显示,这种状态下整个市场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均达到了60倍和4倍以上.当融资额占总市值比重小于4%时,股票市场即使滋生泡沫也将较小,整体市盈率的上限最多只在30倍左右。

急剧上升的换手率(交易额)是泡沫时期的典型表现。这代表了泡沫时期大量投资者的持续入市、对基本面的忽视和投机情绪的上升。在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股市泡沫时期,股市换手率均超过400%,成交额占GDP比重急剧上升,显示热钱不断涌入。不过看起来难以找到一个换手率(成交额)与股市泡沫大小之间的联系。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早报
原创
名家
新闻
学堂
期货
理财
外汇
炒股软件
股票知识
K线图
平均线
分时图
短线炒股
MACD
涨停板
强势股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股民股票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