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原创 > 热点题材 > 【女博士被骗85万 结局】对“女博士被骗”应少些调侃多些关怀

【女博士被骗85万 结局】对“女博士被骗”应少些调侃多些关怀

时间:2019-02-15   来源:热点题材   点击:

女博士被骗85万

在某大学做实验的女博士饶源接到一个来自广州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经侦民警,告诉她涉嫌非法洗钱行为。饶源随后四处借钱,又把网络平台能借的钱借了个遍,最终把85万元打入四个“国家账号”。打入最后一笔25万元时,她发现这些人都联系不上了,才发觉自己上当,来到派出所报案。

不论是“男博士买电脑被骗”,还是“清华大学教师被诈骗”,抑或“女博士被骗”,一些高学历者被并不高明的骗局所蒙蔽,承受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专心致志从事科研工作的女博士,社会化不够充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与团队化、流程化、技能化的诈骗分子的对抗中败下阵来。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有句名言,“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之网”,决定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将主要精力都用于科研的女博士“两耳不闻窗外事”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却是一些知识精英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幸的是,这位女博士被漫天撒网的骗子们击中,成为上钩的“鱼儿”。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骗子们的骗术超越了“鱼儿们”的认知范畴和防范能力,上当受骗或许就难以避免。在狡猾的骗子们面前,任何诈骗的受害者都是一个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弱者;那种习惯用身份标签来做价值判断的做法,何尝不是对“女博士被骗”的二次伤害。

在社会转型时期,一小部分人不同寻常的财富集聚与积累,难免会引发一些人的情绪问题。在一个盛行蜻蜓点水“浅阅读”的时代里,博士也好,大学教师也罢,动辄被骗几十万、成百万甚至上千万,引发了一些人的“嫉妒羡慕恨”。实际上,这位女博士并不富裕,她被骗的85万元来自于熟人圈子与网络平台的借贷;“女博士被骗”带给她的是,难以消弭的伤害与痛苦。

社会流动的加速,让不同的人在市场中拥有不同的生存生态。同样的诈骗受害者,有的很贫困,有的很富裕,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对诈骗事件“另眼相看”——徐玉玉的悲情固然值得同情与悲悯,其他受害者也需要同样的待遇;不以身份标签区别对待,不因财富多寡来进行“双重标准”来进行社会评价,才是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应有的“姿势”。

不玩朋友圈、不了解这个日益复杂多变的世界的科研工作者,并没有原罪;作为诈骗受害者的她,需要的不是调侃与奚落,而是体恤与关怀。要想让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除了自我调试之外,“制度补血”不可或缺。让那些热衷“走捷径”的投机者、让那些渴望“轻松挣大钱”的骗子们为失范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让他们无处遁身,才是对受骗者最好的安慰。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早报
原创
名家
新闻
学堂
期货
理财
外汇
炒股软件
股票知识
K线图
平均线
分时图
短线炒股
MACD
涨停板
强势股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股民股票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