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市场 > 【内控合规心得体会】内控合规成为IPO企业被否“主流”因素 1月份上会45家通过率40%

【内控合规心得体会】内控合规成为IPO企业被否“主流”因素 1月份上会45家通过率40%

时间:2019-04-19   来源:市场   点击:

2018年的股市开门整个市场杀得人仰马翻,证监会发审委对IPO的发审也是高高举起铡刀。《号外财经》梳理了1月份IPO发审的主要情况,对被否决的24家公司逐一分析,汇总出了9条因素:内控合规问题排在第一位,其他因素还有主营业务经营风险、历史沿革及股权问题、财务风险、关联交易、财务会计数据指标异常、劳动者权益保护、PO及募投项目的合理性、盈利能力差。

内控合规成为IPO企业被否“主流”因素,1月份上会45家通过率40%

内控合规成为IPO企业被否“主流”因素,1月份上会45家通过率40%

2018年1月份IPO发审总体情况:

第十七届发审委原计划IPO发审企业50家,实际上会企业45家,有4家临时取消首发申请文件的审核,1家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这家申请撤回申报材料的企业是: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5家上会的企业中,18家过会,24家被否,3家暂缓。据此计算,2018年1月份IPO过会率40%,否决率53%。

同时,1月份共有14家企业获得首发批文,拟募集资金合计200亿元。由于1月份总共4周半,第5周周五也就是2月2日,证监会又核准了4家首发申请批文,拟募资总额不超过51亿元。据此,2018年前五周已经下发了18家IPO批文,拟募资总额251亿元。

内控合规成为IPO否决的“主流”原因

第一,内控问题、尽责披露、规范性。被否的24家上会企业中,有13家企业涉及到内控和规范性问题。如,遭受环保、安全生产、税务等方面的处罚,销售行贿,原始财务报表和申报财务报表存在差异,收入确认合理性,固定资产管理、分包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收入确认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重大项目的合作开发模式争议,生产厂房无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无房产证;向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大额无息拆借资金

第二,主营业务或经营风险。被否的24家企业中,有12家涉及到相关问题。如,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还控制发行人的重要客户、供应商,主营业务销售型公司的直营业务萎缩、门店持续减少,外销占比较大公司的出口量减少、价格战,大规模的外包,客户集中度高或严重依赖大客户,信息披露不一致。

第三,历史沿革、股权问题。被否的24家企业中,有11家涉及到相关问题。国有资产流失,股权纠纷,出资问题,国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涉及到私有化以及一系列股权交易、资金境内外流动的合规合法性,代持、股权转让是否真实,实际控制人界定等。

第四,经营的财务风险。被否的24家企业中,有9家涉及到相关问题。如,应收账款持续增长,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持续攀升,存货和存货跌价准备余额较大,过季产品处理风险大,等。

第五,关联方和关联交易问题严重。被否的24家企业中,有7家涉及到相关问题。如,关联交易增长、毛利率高,可能涉嫌输送利润;从客户或供应商成为股东。

第六,财务会计数据指标异常。被否的24家企业中,有6家涉及到相关问题。如,收入持续增加、净利润大幅下滑,收入、盈利、产品价格波动,单品毛利率或综合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等。

第七,劳动者权益保护。被否的24家企业中,有4家涉及到相关问题。如,员工平均工资水平大幅低于同地区同行业公司,社保公积金是否正常缴纳。

第八,IPO及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受质疑。被否的24家企业中,有3家涉及到相关问题。如,发行人手握大把现金、持续派发现金股利,主营业务萎缩,产能利用率不足。

第九,盈利能力差,这里主要指那些往净利润里“掺水分”的企业。被否的24家企业中,有2家涉及到相关问题。如,利润中投资收益占比高,依赖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盈利保持下降,等。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早报
原创
名家
新闻
学堂
期货
理财
外汇
炒股软件
股票知识
K线图
平均线
分时图
短线炒股
MACD
涨停板
强势股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股民股票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